解散公司是否要进行清算
司解散是指已成立的公司因发生法律或章程规定的事由而停止业务活动,开始清理公司财产、了结公司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状态。除合并、分立解散以外,公司因不能存续的事由导致的解散,均是公司终止过程或程序的一个起点。最新公司法第181条规定: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2)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3)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4)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5)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183条的规定予以解散。从新旧公司法的对照来看,关于公司解散的规定发生了如下几个主要变化: 第一,公司解散的原因进行了归并。原来的条文是分散规定的,现在合并在一个条文内。1--3项是任意解散,4--5项是强制解散。这样规定能使人一目了然,对公司解散有一个整体概念。第二,新规定将原来192条规定的责令关闭一项内容扩大到三项内容,即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公司营业执照, 原公司法没有明确是否就是责令关闭。实践中出现扯皮现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了公司的营业执照,公司是否要进入清算程序?是谁启动和负责清算程序?均不清楚,导致一部分公司不进行清算,债权债务不了了之。有权依法责令关闭的可以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是其它政府部门,但有权吊销营业执照的只能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关闭与企业撤销如何区别?一般理解,被责令关闭的企业,原本是合法建立的,只因后来在存续过程中,未能一贯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以至被有关政府部门查处。而企业撤销是指企业未经合法程序成立,或者形式上经过合法成立,但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实体规定,后来被政府部门发现或被查处。第三,增加了司法解散的规定。司法解散是指当公司出现法律规定不得不解散之情形时,法院基于股东解散公司之诉请,剥夺公司的法人资格,判决公司强制解散以保护股东的利益。由于原公司法没有规定司法机关有权解散公司,实践中公司内部决策和管理均实行\"多数决原则\",往往导致双方既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董事会对僵局情形或侵害行为进行解决,更无法通过股份转让或减少资本等对公司或股东的利益加以保护。法院对当事人解散公司的诉讼请求也存在诸多疑虑,多数情况下对该类案件干脆不加受理。新公司法第183条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实践中通常出现两种情况:(1)公司僵局。即在公司运行过程中,由于股东或董事之间的分歧或纠纷,彼此不愿妥协而处于僵持状态中,导致公司机构因对方的拒绝而无法有效召集,或者即使能够召集会议也因任何一方的提议都不被对方接受和认可、无法通过任何议案而使\"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2)大股东欺压行为。公司在经营管理上虽未处于瘫痪状态,但大股东通过对股东会及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的控制直接控制公司日常事务的经营, 导致公司\"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当少数股东被压制,其参与分配股利的权利长期得不到实现,尤其当这种压制逼迫少数股东不得不以偏低的价格对其他股东转让其股权时,申请法院裁决公司解散即成为少数股东退出公司并得到公平补偿的唯一救济方式。法院裁决公司解散,必须具备两项条件:一是司法解散之诉须由\"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提起;二是法院只有在对公司僵局或股东欺压行为 \"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时,才可以采取强制手段解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