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一直按照美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路数操作,但还未学到精髓。
一个国家的GDP与该国企业的海外收购行为成正比,至少对中国和日本两国是如此。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一举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后日本企业掀起了海外收购浪潮,大有买下美国之势;关于中国的真实GDP早已超越日本也讨论了好几年了,今年最终得到官方统计数字的认可,但事实上,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大军已经征战多年,其背景依然是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速度。
而美国稳坐世界经济霸主的头把交椅已经超过半个世纪,尽管先后受到多次经济危机的冲击,但谁也无法改变美国企业把星条旗插遍全球的格局,特别是其产业资本近年来更是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攻城拔寨。中国企业一直按照美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路数操作,但还未学到精髓。
中国路径
历史充满了巧合。就在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之际,中国本土汽车公司以18亿美元收购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商沃尔沃,而后者的前东家正是深陷泥潭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福特。
这笔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海外收购案,还被视为美中之间经济实力此消彼长的隐喻。美国行业数据咨询公司Dealogic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在美国进行的资产收购涉及金额达39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增长接近四倍。相比之下,美国公司2009年在中国大陆进行的资产收购涉及金额仅为30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暴跌了80%。中国在美国资产收购金额首次超过了美国在中国的资产收购金额。
但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角,大多来自资源垄断型或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比如能源、金融等领域,而这又是国有企业的强项。吉利虽然以民营身份收购沃尔沃,但若不是背后国有商业银行的鼎力相助,“蛇吞象”的奇迹根本不会上演。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中国汽车企业的海外并购路径,应按照常规的发展模式,即先向海外市场出口产品,然后在海外建厂,通过建厂来了解和熟悉国外的法规,最后再进行海外并购。
事实上,路径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最大现实。在长江商学院教授滕斌圣看来,意欲国际化的企业应该根据所在行业的不同特点,即行业集中度、行业发展的成熟度、行业的国际化程度,结合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来选择适宜的战略。
适宜的战略很重要。麦肯锡研究表明,过去20年全球大型企业兼并案取得预期效果的低于50%。具体到中国,则有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不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版权声明,请勿复制传播本站所有文章,重庆承业律师事务所将保留追究版权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