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利于外资企业投资的油气产业环境危机过后正在全世界范围形成。我国企业需要继续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发挥技术和资金优势,寻求合适的并购项目,果敢出击,力争在短期内实现油气产量和经营效益的双突破。
2010年在世界各国的通力应对下,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运行的冲击已得到有效遏制,经济运行走出负增长阴影。经济形势好转拉动油气并购,并购规模迅速扩大。
2011年全球油气并购将在保持现有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北美地区的油气并购依然占据主流。危机过后主要资源国政策可能发生微妙变化,由此带来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油气并购新机遇。
资源国政策催化并购
从过去几年世界经济走势与油气并购规模之间的关系看,二者有着密切的关联,走势基本一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10年和2011年全球GDP增长预测值均为正,且比较接近,分别为2.7%和2.2%。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在基于油气并购与经济形势具有高度关联性这一论断的基础上得出2011年的油气并购规模较之2010年基本稳定或略有下降趋势的结论。
金融危机发生后,油气资源国无一幸免地受到危机冲击。随着危机后遗症的逐渐褪去,各资源国在油气政策方面或多或少地都做了些调整,这些调整对今后油气并购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发达地区开放力度极大,积极吸引外资。以美国为例,金融危机后美国油气政策的一大特点是开放力度加大,在经历了数次论证和争议后美国出于解决国内失业、经济增长乏力等现实问题的需要,决定开放近海油气资源开发权。一来减少油气对外依存度,二来大规模创造就业机会。根据美国消费者能源联盟测算,这一政策的实施可以使美国48个州的陆地近海海域石油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同时,可以使阿拉斯加海域的270亿桶石油和近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得到开发,这将超目前美国陆地探明的可采石油资源量,并超过尼日利亚、利比亚、俄罗斯和挪威变成世界上第8大石油资源地区。
前苏联地区资源国政策吸引外资力度加大。危机后开始重视对开采难度大、环境恶劣、投资周期长以及成本高的石油资源的投入。2009年土库曼斯坦就及时出台鼓励性政策引导企业加快石油勘探开发。地处中亚的其他国家也十分重视石油勘探,纷纷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外资。俄罗斯自从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执政以来,一度推行石油天然气资源国有化政策,对外资参与俄罗斯油气工业给予较多的限制。但俄罗斯本身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俄政府面临国有化政策与国内建设资金紧缺的矛盾。在这种形势下,俄政府又不得不对政策进行调整,放松对外资企业的限制。尤其是经济危机发生后,俄罗斯经济受到猛烈冲击,对外资的需求更为强烈。2009年俄政府先后推出一系列政策,包括减免税收,提供优惠甚至无息贷款吸引本土和海外企业参与俄落后地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将在今后几年增加投资,加大远东地区天然气勘探力度。同年10月,俄秋明公司与BP等公司开展合作;俄罗斯石油公司也计划未来几年投资60亿美元加快本土海上油田开发。
中东地区对外合作政策相对稳定,两伊对外合作愿望强烈。由于具有之前高油价时期的财富积累,中东经济未受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多数国家继续维持现有油气合作政策。相对其他国家而言,伊拉克和伊朗外资需求和合作愿望更为强烈,在对外合作政策方面做出的调整力度也更大。伊拉克恢复国家石油公司,强化政府的控制力。在对外合作中主要采用技术服务合同模式,通过提高签字费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率缓解资金短缺,允许外资持股比例提升。伊朗在回购合同主体模式不变的情况下,修订了回购合同的部分条款,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率,取得一定进展。2009年实现重大突破,相继和外国石油公司达成了8项上游油气合作协议。2009年底,科威特在西北部发现了高产油气田。为了提高产量,科政府计划吸引更多的国际石油公司参与其中。
非洲鼓励外资参与本土资源开发的力度最大。非洲地区国家的国家信用程度普遍较低,投资环境风险虽比较大,但非洲地区是全球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且多数国家财政状况不佳,油气风险勘探主要依靠外国公司,因此对外合作政策也是相对最为宽松的。目前有400多家外国公司在非洲持有勘探合同区块面积。在油价高位运行的形势下,非洲国家为增加收入,在油气领域的招商引资方面采取了很多优惠举措,其中允许外国投资者以较高比例进行成本回收是最具诱惑力的政策之一。例如刚果允许的成本回收比例为70%,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为100%。也有很多非洲国家允许外资企业采用高折旧率,年折旧率一般为20%~100%,其中埃及、尼日利亚为20%,利比里亚为25%,南非为100%。为吸引外资,科特迪瓦、摩洛哥、毛里求斯等国还免收矿区使用费。科特迪瓦政府在"石油投资法"中提出豁免全部增值税的重要鼓励政策。高油价时期尚且如此,那么危机过后在油价普遍低迷、地区经济增长缓慢走出低谷的形势下,政策鼓励优惠的力度会更大。利比亚、安哥拉、埃及等国在危机发生后均出台了相应的鼓励外资参与本国石油勘探开发的政策就很具代表性。
南美地区再度挑起国有化大旗,但"变节"是必然。经济危机后南美一些资源国再度挑起国有化大旗,加强政府对油气资源的控制。应该看到,南美地区实施石油资源国有化有着比较悠久的传统,几乎每一次的石油国有化都有南美国家的影子。资源国实施国有化目的很明确,旨在保护国家资源,改善民生,但实施的效果往往事与愿违。委内瑞拉曾经寄希望于通过石油国有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石油社会主义,但国有化政策实施后委内瑞拉国内石油产量下降,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委国内石油产业的发展。玻利维亚实施国有化后,外资纷纷撤离,国内石油工业缺乏资金投入,加上玻利维亚国家石油公司管理国家石油工业的水平和技术力量有限,石油工业发展步履维艰,不得不寻求委内瑞拉的帮助。石油行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该行业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片面强调国有化而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和资金筹措能力有时会产生负面效应。随着经济形势的变迁,南美一些国家石油国有化的强硬姿态开始有所缓和,政策也有所放松。例如巴西为了保持自己在世界深海领域勘探开发的领先地位,开始实施鼓励资本进入的宽松政策。为了应对石油储产量快速下降的被动局面,墨西哥也开始尝试着在不违宪的条件下以风险合同的形式吸引外资,以解决其国内边际油气田资金短缺问题。从现在的发展态势看,南美国家的国有化政策不可能一直强硬下去。
调整思路促并购
1993年我国石油工业第一次走出国门,开始了海外经营之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石油公司在海外的经营已取得重大成就。如今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在内的三大国家石油公司均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规划,其中大力发展海外市场,实施积极的走出去战略具有共性。要成功走向海外,在份额油方面取得突破,走并购之路是必不可少的选择。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在过去的两年内已有成功的项目并购,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要成为跨国型、竞争型大型石油公司,今后的并购之路还很长,依然任重道远。从目前的形势看,我国石油公司今后走出去开展海外油气项目的并购环境已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要做好并购这篇文章,需要在并购策略上做相应调整。
重视对发达地区的油气资产并购。北美地区的并购之所以比较活跃,连续数年的并购资产规模、并购项目数量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与其发达的经济实力有很大关联。发达地区的市场环境比较成熟,有比较规范的制度和环境,社会群体和个人对外来投资者的包容力也相对要强,外资企业的生存环境相对宽松,资产交易具有市场机制和法律保障,适合公司股权交易性质的并购。中海油2010年成功进入美国页岩气市场就是例子。国家石油公司若开展股权交易类的公司并购不妨将北美、欧洲这样的发达地区作为目标,成功率或许还要高一些。
尽可能争取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有影响力的并购项目。俄罗斯和中亚的油气资源政策虽然较为苛刻,但该地区是中国的近邻,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尤其是2010年中俄石油合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原油管道建设成功并投入使用具有重大影响。预计今后中俄两国的石油合作日益深入,并将对整个中亚地区产生深刻影响。后危机时期,中亚和俄罗斯油气政策已有松动,之前对外资企业比较苛刻的政策体系很有可能发生变化,今后可能有新的并购机会出现。国家石油公司可采取相应的措施,注意加强信息收集,加强对资源国油气政策动态变化的跟踪,为我国公司油气项目的并购创造条件。
加强与跨国石油公司、新兴石油公司的合作,共同开展风险较大地区的项目并购。相比发达地区和前苏联地区,非洲、中东、南美地区的投资风险可能会更大一些,但这些地区的资源条件比较诱人,成为众多石油公司的目标区域。金融危机后,这些地区的政策环境总体而言比较多变,有机遇也有风险。因此出于审慎投资策略的需要,建议加强对跨国石油公司、新兴国家石油公司以及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的合作,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在具体的策略上,要充分估计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的需要。例如中东国家石油公司倾向于开展上下游一体化合作,此时可借助国内成熟发达的下游炼化产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加强与中东地区国家石油公司在国内的产业合作,不断探索市场换资源的新路子,为上游的合作奠定基础。
版权声明,请勿复制传播本站所有文章,重庆承业律师事务所将保留追究版权的权利。